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上传日期:2025-08-27 浏览次数览7次
01.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概述
在人类不断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这两大工程学科应运而生。那么,这两者之间究竟存在哪些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呢?要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这两门学科所依托的母体学科——土木工程与工程地质。
土木工程概述
土木工程涵盖了与土、岩密切相关的众多工程领域。无论是房建、交通、管道、矿山、水利还是市政设施建设,它都囊括其中。这一学科不仅涉及勘察、测量、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还旨在确保各类工程的稳健与安全。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应运而生以满足工程建设对基础地质资料的需求。它专注于研究工程所需的地质条件,旨在为各类工程提供稳健与安全的基础支撑。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与工程地质学的交叉学科,主要致力于岩土体的利用、治理和改造。它以土力学、岩体力学及工程地质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运用各种勘探测试技术,对岩土体进行系统的整治、改造和利用。
地质工程
地质工程,同样基于土木工程与工程地质学的融合发展,侧重于对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的研究。它利用工程手段解决地质问题,强调工程对地质条件和环境的依赖性。地质工程的范畴广泛,包括地基、边坡、地下工程、钻井、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地质环境整治等多个方面。因此,从地质工程的特性来看,它更侧重于工程地质的研究,主要目标是深入了解地质现象,并运用工程手段解决地质问题。
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都是基于土木工程与工程地质学的交叉融合而发展起来的学科。然而,两者在研究重点上有所不同:
岩土工程在认知地质的基础上,更专注于通过工程措施对岩土体进行改造,特别是设计和施工环节。因此,岩土工程更偏向于地质体改造产业链的下游,致力于提供改造地质体的技术手段。相比之下,地质工程则以工程地质为研究核心,更加注重对地质体的深入认知。在完成工程地质的本职工作后,它还会对岩土体改造过程中的设计和施工环节提出专业建议。因此,地质工程更倾向于地质体改造产业链的上游,其工作重心在于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02.岩土工程问题的方法论
岩土工程,这一结合了工程地质与工程结构的交叉学科,其核心在于恰当地运用地质与结构两大支柱来解决实际问题。要有效解决岩土工程问题,必须全面而深入地掌握这两方面的知识,并将其灵活应用于实践中。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紧紧抓住地质与结构这两个关键要素,确保两者平衡发展,避免任何一方的忽视或偏颇。
地质与结构的结合
在岩土工程中,地质因素是问题的基础,而结构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通过对地质因素的正确分析,才能准确辨别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并合理制定解决方案。否则,可能会导致过度治疗或延误病情,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结构工程材料与量化设置
结构是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手段。结构工程材料具有相对可控性,这使得结构设计能够具备较为准确甚至精确的量化指标。然而,岩土工程的地质基础属性决定了结构的量化设置只能是一个近似值,由于地质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结构的量化指标只能无限接近真实值,而无法达到精确的程度。
岩土工程分析方法
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地质因素作为岩土工程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确的地质认知是岩土工程问题解决的前提条件。然而,由于岩土体本身的多相性、离散性和变异性的存在,精确量化各项指标往往变得困难重重。
03.岩土体特性与工程问题
岩土体展现出三种核心特性:不连续性、多相性和变异性。不连续性源于土体的松散特质和岩体的结构面切割,以及其内部物质成分、颗粒大小、节理裂隙分布和坡体结构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岩土体性质的不均匀性。多相性则是指岩土体中结合水、自由水、气体等与土颗粒或岩块等共同组成,使得岩土体性质随这些“相”的差异而变化。而变异性则反映了岩土体在漫长地质历史中经由风化、沉积、岩浆运动和应力作用等地质活动形成的独特物质成分和相关性质。
岩土体的特性
在工程应用中,我们首要任务是深入理解特定岩土体的地质条件,并构建合理地质模型。随后,需排除与研究对象本质不相关或关联度较低的非本质因素,以建立简洁而有效的概念模型。基于这些模型,我们进一步提炼岩土体的本质性质,进行理想化和抽象化处理,以构建适用于计算的数学模型或数值模型。岩土体的不连续性、多相性和变异性决定其复杂性。
岩土工程问题
岩土工程的核心在于解决岩土体的三大问题:抗剪强度、变形和渗透性。解决抗剪强度、变形和渗透性这三大问题是核心,抗剪强度是影响岩土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工程实践与试验
岩土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必须坚持从现场出发,再到现场验证的基本原则。纸上谈兵的做法在这里行不通。只有在一线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才能为理性分析岩土工程问题提供坚实的基础。重视土工试验,结合理论与经验解决岩土工程问题。
04.岩土体固结
岩土体具有多相性特征,即由固、液、气三相组成。其密实度和完整性越高,致密性越好,固体物质含量也越高。相反,松散或破碎的岩土体致密性较差,液体和气体含量则较高。
固结过程与影响因素
固结是岩土体密实度增加的过程,附加应力为驱动因素。岩土体的固结过程,实质上是减少孔隙率、排出液体和气体,使固体颗粒间距减小、致密性增强的过程。
工程中的固结技术
加快固结过程常通过人工方法与排水技术。合理地设置塑料排水板或袋装砂井等排水通道,将大幅加速软土的固结。
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岩土体来源于大地,是自然界漫长地质历史的产物。其多相性、离散性和变异性带来了岩土体的复杂性、独特性,也赋予了岩土工程以概念性、经验性。遵循自然规律,合理设计岩土工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实现持续的发展。
转载:互联网
友情链接: 海南省人民政府服务中心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惠农路157号 电话:0898-65729087 /65835096
传真:0898-65835096 邮箱:HJLHNJC @163.com 网址:www.hjljc.cn
扫一扫